2023-02-18 15:10:38 来源:传媒圈
作者丨栗小姐本人
来源丨娱乐栗场(ID:baguajia)
《狂飙》收官十余天了,但影响力仍如飓风过境般,有着极大的后劲。
(相关资料图)
这是爱奇艺第三年开年开门红了。2021年的《赘婿》、2022年《人世间》、2023年《狂飙》。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同样的高热度,同样一骑绝尘的播放成绩,大家会承认《人世间》《狂飙》的剧王地位,对《赘婿》《延禧攻略》这类同样现象级的爆款,哪怕平台自行颁发了“剧王”的称号,观感上也总觉得差一口气。
《狂飙》火后,很多人都在盘点各平台库存剧和筹备中的项目,企图预言下一部能让平台、剧方和参演演员名利双收的当之无愧的剧王在哪里。
互联网资本入侵影视圈多年,最典型的思维方式就是什么创作都要搞出个可量化的公式来,那么,如此令人垂涎的剧王,是可炮制吗?
不如让我们来盘一下,成为剧王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看看能不能以此反推出剧王的炮制公式。
01
热 度
高热度,显然是剧王最显著的指标。
问题是,怎么算高?
《狂飙》,央八首播CVB收视率到达2.5+,大结局收视率破3,二轮播出在央一上午档最高破1,北京卫视黄金档二轮也触到了几个月来的峰值。
网播数据在仅有两集非会员可看的情况下,爱奇艺热度直接杀到史无前例的11800。
去年的剧王《人世间》也有类似的表现。央一首轮平均收视率达到2.85,二三轮也经常占据时段第一,爱奇艺播出热度值过万,云合正片有效播放量在2022年度遥遥领先。
收视\播放数据是最直观的剧王指标,但拿到令人瞩目的成绩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它切切实实吸引了自己基数很大的受众;要么它打通全年龄层和各审美圈层,真正实现了破圈。
而后者,才能被公认为剧王。
单论数据,有些剧集也相当可观。《大决战》在央一的首轮收视率大破2.5;《罚罪》在爱奇艺的热度也快速过万。但无论是社交平台探讨热度,还是观看人群的多样化程度,说“大爆”都有点虚。
几年前曾经写过一篇长文探讨判断“爆”的指标,当时列出了这样一个表格,如今看来,依然好用。
能被视作剧王的剧集,在破圈程度上一定会让普通观众有强烈体感:你的家族群同学同事群游戏群美食群等所有群里有没有人在聊,你订阅关注的非影视娱乐类博主\公众号有没有在蹭热度,父母亲朋好友有没有人找你要会员要资源,出门聚会聊天有没有不自觉讨论到,等等等等。
而在制造热梗上,破圈剧集也一定有所贡献:在《都挺好》它是苏大强的咖啡,在《隐秘的角落》它是“爬山”和“小白船”;在《开端》它是锅姨的高压锅;在《狂飙》它是一路辅助高启强进阶的《孙子兵法》,和已成为大家心照不宣暗号的“想吃鱼”。
值得注意的是,极高的热度与极好的成绩数据需要的隐性要素,其实是较为适宜的篇幅——不能过长,但绝不能过短。
因为热度需要培养,话题需要发酵时间,桃家的迷雾剧场常常能取得破圈效应却很难拿下与之相称的播放成绩,很大程度在于播放周期未能提供足够的酝酿周期。
02
厚度
开篇我们就提到,尽管《赘婿》是破圈爆剧,我们也很少称之为“剧王”,为什么?
是烂尾了?后继无力?
那算不得烂尾、热度也更高的《延禧攻略》,好像也差点意思。
是质量不够?
那《开端》完成度更高,甚至开拓了剧集类型新赛道,怎么也没被公认为剧王呢?
是不够现实题材?
那热度、话题度、现实主义题材的全民爆剧《都挺好》,好像也差一口气?
不仅仅是质量差异,不仅仅是题材限制,甚至不仅仅是拿奖与否。
根本差异,还是“厚度”。
真正的剧王,必要能提供足够强的作品厚度、足够广阔的解读空间,人物与人物关系可供全方位多角度咀嚼,意蕴也足够深远悠长。
它一般会呈现非常强的立体度,不拘于一时一事,探讨的话题也无唯一指向性,大多能以多个侧面折射社会与人生百态。
也因此,它会具有迷人的复杂性,对时代、对人物、对人物关系,不贴标签,不扁平化处理,不给简单粗暴的评价与结论,在黑与白之间,画出无数不同的灰度。
所以,剧王往往以塑造精彩群像见长。那些鲜明的、复杂的、立体的人物,或可爱或可憎或让人又爱又憎难以分明,都会狠狠牵动观众的心绪,让大家为其命运走向辗转反侧,也会提供无数话题探讨方向与可能性,掀起一波又一波讨论热度。
而无数迷人复杂的人物,当然会组成更多更复杂多样的人物关系,承载多元化多圈层的话题兴趣点,也为越来越兴盛的嗑文化提供肥沃土壤。
承载了这些特质的剧集,往往也就兼具刻画时代变迁的史诗感。
以上述指标来评判,那些年代跨度长、群像精彩、能如实展现民众生存状态与时代风貌的剧集,哪怕播出成绩并不格外突出,也更容易被业内和观众,接受为“剧王”。
比如收视率在央一普普通通、视频平台播放量也并不瞩目的《觉醒年代》,却以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塑造和无以伦比的史诗感,被公认为年度剧王,1915-1921的年代跨度虽然不长,但却有着云谲波诡的时代厚度。
比如收视率和视频平台播放量也并不瞩目的《山海情》,也以骨肉丰满的底层劳动人民致富画卷和昂扬的时代精气神,稳居神剧宝座。
类似的还有《大江大河》系列。
对公认的剧王而言,作品厚度这个指标的必要性,其实是高过热度的。2007年《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卫视播出,创下了芒果台几年来的收视深坑,播出热度不可谓不惨淡。
然而十几年过去了,它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的超然地位,几乎无剧能匹敌,它给中国影视行业留下的丰厚遗产,行业至今受益无穷。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看,谁还记得当年同一卫视的收视冠军《又见一帘幽梦》呢?
03
完成度
能被称为剧王的剧集,完成度上,不可有过于明显的短板。
剧本当然是重中之重,上面提到的所谓的“厚度”,是要有强文本支撑的。
所以多数剧王要么改编自高文学价值的原著,比如斩获茅盾文学奖的《人世间》,要么有一个谙于此道的大编剧,比如刘和平、周梅森、盛和煜、江奇涛、赵冬苓等。
演员阵容也影响观众最直观的感受,ta们是承载文本厚度的直接责任人。
好的演员能弥补角色的扁平与标签化,润滑角色。
糟糕的演员能拍扁丰富立体的人物,把原本的合理演成“wtf”。
有强剧本打底,有足够有创作力和创作热情的演员撑阵,导演哪怕平庸发挥,成品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其余服道化置景等支持部门的重要性,近两年来也越来越被观众认知与重视。
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胜负手,其实是制作话事人。无论是平台的项目制片人,还是承制方的制片人,他们操盘项目的思路,常常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简单的例子如《破冰行动》,根据多个访谈显示,是制片人认定剧集需要流量演员带热度,认定观众喜欢看主角谈恋爱,最终导致《破冰行动》最拉胯的是男女主角,最要人命的故事线是他们的爱情线。
同样地,《扫黑风暴》也以非常拉胯的两位演员和因他们的出演而一泻千里的故事线,几乎被甩出剧王行列。
而《人民的名义》里的黄毛线,也因制片人和导演认为“年轻人喜欢”才添加进去,最终拉低了剧集的整体分数,要不是高层斗争线足够精彩血厚,差点“剧王”不保。
好的剧组有一种难以描绘的合力在,当“做出好作品”这个念头真正萦绕在所有主创脑海中时,大家会自觉不自觉地张嘴就聊创作,心无太多杂念,劲往一处使。
王劲松在描绘当年拍摄《大明王朝1566》场景时这样说:
引自王劲松《大明王朝1566——创作往事》
剧集的高完成度,离不开这样的创作自觉。
04
写在最后
话说到这里,结论已经很明显了:靠公式炮制“剧王”,恐怕是不可行的。
成绩可以靠数据造假,破圈却不能。
题材可以硬靠,奖项可以运作,作品厚度却不能。
套路可以拼凑,流量演技可以靠粉丝和通稿吹捧,作品的动人之处却不能。
创作有方法论,却不该有公式。用公式做剧,观众只会回馈同样不走心的观剧情绪。
觉得创作可以完全彻底公式化,恰是对创作最大的误解。
推荐更多阅读:-完-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传媒圈》 专为广电、视频、影视、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及融媒体业者服务,粉丝量和阅读量均领先同业 。欢迎关注!欢迎合作! 如希望交流,请加微信: dianyingquan。